实践阶段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15-09-29 浏览次数: 1258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由此可见,校外企业实践教育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为医药信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为了提高其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应该把实践性教学放在突出的地位,着重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规模、层次和水平。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基于实训的创新型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培训,在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毕业实习、实训服务、就业推荐等培训工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下图所示: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


1. 计划学分

除学生的毕业实习(16学分)之外,校外实训分为专题实践、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训、生产实践实训、学生自主性实训。总学分数为8个学分,其中专题实践4个学分(必修),实践期1个月;专业生产见习4个学分(必修),实训期1个月。其他专业选修4个学分(1个月),包括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训、生产实践实训、学生自主性实训三个项目任选其一。

2. 企业实习实训

专业实训:完善专业实训项目。主要以医药信息的实践技能训练为主题,采用“跟班”见习、“轮班”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利用暑期时间,开展医药信息软件企业的轮岗见习,培养学生对医药信息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毕业实习:根据不同实习方向的岗位特点,开设独具特色的岗位特化培训课程,使学生完成从课堂学习向岗位实习的过渡。课程培训结束进行实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实习。以企业在研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并在企业完成;要求毕业设计课题必须与生产一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严格过程管理,确保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3. 从合作企业引进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型教学资源建设的项目、环境应该从生产环境中来,由企业技术人员协助把企业资源研发成教学资源,并且教学资源的升级/更新需要企业随时参与。将企业的前沿的新技术研发成课程课件,企业的实际项目业务逻辑模块研发成实践课件。


实验课程

实验项目

实验类型

J2EE企业应用开发

Hibernate数据库访问技术综合运用

综合性

Spring组件衔接设计模式

设计性

基于SSH通用三层架构设计

拓展性

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开发AndroidIOS

智能移动终端数据交换技术展示

演示性

智能手环移动端健康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综合性

医学软件系统设计

儿科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设计

演示性/验证性

中医电子处方系统设计

综合性

医院药房系统设计

综合性

HIS系统设计模式分析

拓展性

LIS系统设计模式分析

拓展性

4.实习岗位特化训练课程内容

改变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由技能考核、专题实习和论文答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30%、20%和50%。


5. 实施“3+1”的医药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并实施“3+1”的医药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年的课程学习和1年企业工程训练,提出基于多元化实践平台的医药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医药信息与软件公司鉴定校企人才合作培养协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校企紧密合作,联合制定专业改革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确定企业工程训练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多模块课程、多元化实践平台、多元化评价体系为基础,突出以培养对象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特征,以大学生就业为驱动,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紧密联系产业,建立“医药信息研究+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就业定制”一体化的医药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 构建以企业化实训平台为主的多元化培养机制

构建企业化实训平台、工程化实验平台、创新型实验平台等多元化的医药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平台。通过企业化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合作,通过派出培训专职教师,兼、聘具有工业化背景的教师,组建工程型师资队伍,为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通过工程化实验平台,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合作,制定工程化课堂教学方案、实习方案、实训方案等实践教学方案,建立工程化课堂,加强工程化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型实验平台,建立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开设项目驱动课程,组织学生专业兴趣小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为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提供条件。搭建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实训、就业定制等多层次工程实训平台,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内实训,开门办学,采用“请进来”方式加强校内实践环节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住宿、就餐、场地以及管理等便利条件,将企业的技术骨干“请进来”,将企业的主流技术和开发工具“请进来”,将企业的项目规范和工程项目“请进来”,由企业老师和校内导师一道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实践训练,来完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

7. 制定校外实习培养制度

以自然班为单位配备双导师制组织开展校外实践。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校外企业实践一般每4-6名同学分成一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并分配一名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相关业务知识、技术方面的指导任务,同时配备学校中青年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及学生、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的沟通,并参与实习实训的锻炼。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从模仿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设计到团队独立思考完成,分阶段逐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校外实践期间,每个工作日坚持晨会制度。在晨会上,对上一工作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工程师反馈,以便工程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增加相关练习训练、集中讲解等)来使学生消化掌握,并对本工作日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布置。坚持日报和周报制度。每位同学每个工作日需写一份工作日报,每周写一份周报;每个组的组长除填写个人的工作日报、周报外,还应填写本小组当天的综合情况日报和本周的综合情况周报。日报和周报及时提交给校企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短期、中期的学习、工作做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使学生学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